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3.(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授时历)

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景帝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政府直辖。“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景帝乘平叛余威,将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王国实际成为同中央直辖郡一样的地方行政单位。
推恩令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针对部分诸侯王国辖地仍然较广的现实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则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算缗
算缗是主要针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汉初即曾征收,但未严格执行。元狩四年,武帝下诏算缗,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朝廷申报现金资产,每2000钱纳税一算,车、船等亦相应纳税,有产不报或少报,罚戍边一年,财产没收。
告缗
汉武帝打击商人势力的一项措施。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困难,征收富商大贾的财产税,称为算缗。为防范隐匿或虚报,颁布告缗令,鼓励民间告发,一经查实,即没收商贾财产,并将其中半数奖励告发者。富商大贾大批破产。
均输、平准法
均输就是“调剂运输”。由大农令在各地设立均输官,把各地应该运往京城的租赋贡纳,转运至物缺价高的地方转手出售,利用所得资金,再在这个地方收购土特物品,也转运至其他缺少这种物品的地方出售,价格必贵。平准法是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由国家在长安和其他主要城市设立管理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储存的物资,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打击富商大贾的囤积居奇行为,使市面上的物价保持稳定。
中朝
西汉武帝置,亦称内朝。汉初本无内外朝之分,丞相为百官之长,佐皇帝处理国政。武帝为加强皇权,选拔文学之士,加侍中、常侍、给事中等官职,侍奉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并参预国家大政的决策,遂形成中朝,亦称内朝。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形成外朝,演变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构。昭帝、宣帝以后,担任大司马和将军的外戚重臣多领尚书事,成为中朝的核心成员。
张骞
西汉外交家。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3.(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授时历)插图
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公元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谶纬
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儒家经典的著述。西汉末年,谶纬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王莽谋建新朝,上下争言符命。刘秀起兵,亦以符命笼络人心。开国后,发诏颁命、施政用人也引证谶纬。建初四年,群儒会集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由此写成的《白虎通义》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在一起,使儒学更神秘化。
巫蛊之祸
汉武帝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汉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武帝晩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二年,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充及胡巫,武帝发兵追捕,太子兵拒五日,战败自杀。掘蛊之事上牵丞相,下连庶民,前后被杀者数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轮台诏
征和四年,武帝拒绝桑弘羊等人奏请遣田卒屯田轮台,以为西域的建议,颁布了著名的罢轮台屯田的罪己诏书,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今后要停止用兵,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随后,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思富养民”,任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以示鼓励农业生产。
盐铁会议
昭帝始元六年,霍光以昭帝的名义,命令丞相田千秋召集60多名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围绕盐铁专卖等内外政策进行辩论。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桑弘羊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答,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会议记录由宣帝时庐江太守桓宽整理撰成《盐铁论》,会后,在霍光的主持下,罢除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余盐铁等政策继续遵循武帝之旧。
昭宣中兴
汉武帝时期长期战争致使经济凋敞、社会动荡,武帝晚年决意与民休息。其后霍光辅佐昭帝,遵而行之;宣帝继续薄赋敛、抑豪强、平宽狱。昭、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边疆安宁,史称“昭宣中兴”。
光武中兴(汉光武帝)
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王莽统治时,与兄刘縯起兵,加入绿林军。公元23年取得昆阳大捷。25年称帝。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提倡节俭,整顿吏治,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度田
东汉政府丈量耕地的措施。建武十五年,“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此诏后简称度田令。其目的在于控制、清理全国土地、户口,削弱豪强势力,增加赋税收入。令下以后,州郡长吏包庇宗室豪右,侵刻细民,引起社会骚动。建武十六年,刘秀以度田不实,处死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郡国大姓及兵长即起兵反抗,后被勉强平息,但度田也不了了之。
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