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内容:
院校定位
专业定位
实习实践
就业情况
报考情况分析
导师情况
奖学金与学费
专业课难度与题型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 ,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上外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突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致力于培育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上外国际商务也是秉承着“外语+金融”的人才培养思路发展的。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依托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自1984年建立以来,基于上外多语种优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强化国际合作,激活学生创新禀赋,已向国内外输送了近3000名优秀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向来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国际商务专业技能与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教育项目。
国际商务具有国际化、跨领域、新业态、高标准的行业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建立,我国国际商务面临着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国内国际市场不断融合、贸易投资一体化、新型商业形态不断涌现、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跨国企业本土化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着贸易摩擦加剧、高端人才短缺、商务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社会对国际商务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形势、适应国际商务活动新格局的人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秉承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良传统与竞争优势,既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与时俱进,又突出师资配置的行业经验与国际化特色,并重视对学生实践锻炼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交流合作,不仅为优秀学生创造赴海外进行研修和考察的机会,也吸引国外高校学生来校交流,同时还邀请国外知名高校的名师来院授课或开设讲座,为学校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跨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现学院已与美国乔治城大学、美国西雅图大学、美国蒙大拿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高级管理学院、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荷兰鹿特丹应用科学大学商学院、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同时,学院还曾输送学生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各类假期游学活动。
就国商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行业选择面还是比较宽的。在互联网行业的有去阿里、腾讯、百度、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的;在快消行业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也有不少上外国商同学的身影。也有很多同学参与各类商业银行、券商研究所、券商投行部、私募研究所、基金公司等金融类公司的实习。接下来展开分享一下目前不同行业招聘实习生和正式招聘的典型特征。(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选择金融行业的人数较多,但核心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金融行业本身就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在整体就业市场上都十分有限的。但对于大部分商科学生甚至非商科学生来说,金融行业的“高薪光环”导致其往往成为毕业生就业首选,导致整体市场供大于求。金融行业的岗位需求与人才供应面临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而且,这种供需不平衡是结构性的,而非普遍性的,现如今,各大行业头部效应日趋明显,再加上社交平台、自媒体及营销号的大力传播,名企实习机会和高薪就业岗位曝光度远远高于一般岗位,实习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top金融机构在招收实习生和正式员工时可以获得大量简历,倒逼其持续提升招聘门槛,甚至滋生出“买卖实习名额”的中介市场丑闻,另一方面知名度一般甚至的企业可能遭遇招聘信息无人问津,无法招到实习生的情况。
顶级券商投行等岗位实习热度持续提高。券商的投行部和研究所等部门往往会有较多的实习生招聘需求,由于含金量和行业认可度较高,实习offer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上外国际商务同学们找实习和工作的经历,同学们去顶级的“三中一华”(中金中信建投华泰)或许稍有困难,但是往届毕业生在像去海通证券、中山证券、方正证券等金融机构求职时,大多都是可以争取一个面试机会的,很可能到时候面试你的研究员、投行vp就是上外前几届的学长学姐,也就是说上外国商的学历对于大部分的金融机构来说,是绝对足够的,最终能否获得高质量的offer,还是要从自身能力上多加求索。
国有大型银行实习岗位较少,但秋招释放岗位较多。很多同学比较关心银行方向能否去总行或者省分,目前情况来看,各大银行总行普遍更关注本科背景。如果本科双非,基本上很难获得五大行总行offer,但是一些地方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还是比较有希望的。除此以外,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总行的金融科技部门都在大规模的招聘人才,对本科学历的要求也不严格,大家投简历的时候不妨可以一试。分行层面上,股份制及五大行北分/省分为主流,大部分需要做柜/客户经理。当然,学历背景和专业能力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考一些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但政策性银行一般招收人数较少,可以作为努力的方向,但是不建议死磕。总的来说,金融行业能提供的高端岗位其实很多:有做业务的前台,有搞技术的中台,也有兼顾生活工作平衡的后台。基本上总有一个岗位既适合你的性格,又适合你的钱包。
财会、审计和咨询行业广受上外国商同学青睐。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对四大等专业服务机构情有独钟。从历年的招聘情况来看,上外都是四大一线所的重要target school。据统计,上外国商首届毕业生中有35%的同学投身各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大部分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线所,而四大中不少par、sm和都是上外校友,妥妥的归属感!另外,四大的工作背景,在跳槽的时候是很大的加分项,面试时候也很容易获得好感。
互联网大厂、知名外企及私企也是理想的选择。相比上外金融,国商的小伙伴更喜欢关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机会,不少同学拿到ibm,奔驰,宝马,西门子等这些500强的实习或校招offer,也有同学拿到一些top快消(玛氏,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的销售管培和综合管培。互联网和it领域等大厂和独角兽也有一些产品经理、产品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及商业分析等岗位机会对国际商务背景的人才比较青睐。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上外国商首届毕业生中,有选择阿里、拼多多、美团、网易等著名互联网企业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据说有些同学在没有毕业就已经承担了重要的工作内容(太卷了),互联网大厂工作节奏快,工作内容繁多,但相应的待遇也给的比较到位,适合喜欢有梦想,想趁年轻拼一拼的同学。
整体来看,从实习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各个行业知名企业,上外国商的学生都是有机会的,但到哪些具体的公司实习,除了打好基本功,写好简历之外,要看渠道、缘分和运气。实习市场尤其是日常实习市场的需求更替非常频繁,不像正式的暑期实习和校园招聘有一个明确的简历截止日期,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公司某个团队做某个项目,需要几个实习生,组里的成员从身边社交网络发一下招聘信息,刚好有一部分学弟学妹投递,整体素质还不错就直接定下来了,后面再收到的简历可能就不再看了。所以对于想找实习的同学,可以多咨询一下学长学姐有没有岗位推荐,很多优质实习都是校友圈里内推模式,许多岗位可能根本还未发布在公开网络,就已经被内部消化了,而对于网上的招聘贴,最好是坚持多投递以及持续投递。总之,获得高质量、大title的实习除了个人努力以外,校友圈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上外经过70余年的发展,在金融、外贸、互联网和快消等领域都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很多同学表示,要在这些行业打拼,拿好一个入场券确实是非常有用的。
上外国际商务是2019年新开设的专业,第一届接近100%的就业率,极个别的是继续读博,或者gap一年以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上外国商目前处于学科建设初期,2020年秋天,上外国商第一届学生中,已有多名同学分别拿到了中国银联、百事、联合利华、深信服等多家知名企业offer,由此窥见上外国商前辈们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可以说,对于想就业的同学来说,上外国际商务毕业就业必定是有着落的。不错的个人能力+一些基本的证书(cpa,六级or雅思or托福,frm等锦上添花)+抓住机会+上外211硕士的情况下,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否符合预期就要看个人的努力。
近年来上外国际商务的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渐升,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报考人数也逐年上升,难度(以分数线衡量)也逐年增加。但价值是与努力程度是正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需要一番努力。
接下来说一说大家关注的上外国际商务毕业生薪资水平:
上外毕业生的高起薪历年来已经是有目共睹,上外国商的起薪水平也是整体较高的,但由于平均工资统计口径和方法的局限性,官方公布的平均薪资水平可能远远低于大家的实际工资水平,主要是由于平均月薪的统计主要考量的是月基本薪资,而非综合薪资。
打个比方,如果把工资当成一个金融产品,那么薪资考量至少要考虑4个维度:底薪、奖金及福利、成长性、递延性。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薪资结构:1.高水平基本工资(1.5w+)+低水平奖金分配+低涨幅;2.低水平基本工资(税前1w左右)+高水平奖金分配+无承诺涨幅,3. 低水平基本工资(税前1w左右)+低水平奖金分配+高涨幅承诺。递延奖金是部分行业常见的奖金发放模式,比如券商的年终奖往往要分3年发,期间如果离职了,没有发的奖金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除此以外,对于在职场上已经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兼顾生活工作平衡才是硬道理。对于成熟理性的社会人来说,或许较为轻松一点(朝九晚五坐班那种)的公司更有吸引力,相比而言可能薪资不是特别高。尤其是许多毕业生爱好的银行总行:工作有规律、社会形象好、工作体面,工资还不低,平均每个月到手1万+还是有的(不算五险一金福利等等),再具体的差异那就要根据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来看了。
因此,具体薪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不同的公司和岗位有极大的差异,但一般来说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和顶尖互联网企业会比其他传统行业的待遇高很多,金融、互联网行业里做业务的前台部门又比其他部门高一些。还有些岗位是靠经验、资历吃饭的,年纪越大职级越高越吃香,比如医生、会计师、工程师、研究员等都是典型的成长股,因此薪资不能只看当下的水平,要看未来现金流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其实就是低起薪,高涨幅的后来居上模式。一般来说,在四大做到5年及以上的,基本上都很难跳槽了,因为市场上能给出更高工资的企业真的不多了。所以上外国商整体薪资水平较高,但没有高到离谱,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群奋不顾身投身四大的小伙伴们,打把薪资水平狠狠的拉到了较高于“平均”的范围,大概这就是韬光养晦吧。整体来说,金融行业大部分岗位的薪资水平在大环境趋好过程中,还是上升比较快的,不必过分担心所谓的35岁危机。所以,起薪只是一个小方面,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先入行!
(一)计分规则
19和20年两届的上外国际商务按技术分排名,技术分计算公式为“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具体的分数线如下图:
自2021年考纲变动以来,上外国际商务不再是过去的技术分排名,而是改为“政治成绩+外语成绩+业务1成绩+业务2成绩+
政策加分”的计分方式。(政策加分,指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也就是说,政治以满分100分纳入总分,不再乘以0.1。调整后的初试总分为500分。
(二)考试科目
2021年考研以后,考试科目和2021年前没有发生变动,依然考察政治、英语二、396经济类联考和434国际商务。初复试的考试内容,分值分布和考察方法也基本没有改变。(2020、2021届因为疫情的影响,复试方式采用线上面试)
上外官方给出的参考书只有韩玉军《国际商务》这一本,且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和已经竞争白热化且考纲内容巨多的金融硕士相比,对跨专业考生十分友好,当然我们在实际备考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补充一些韩书以外的知识点。毕竟2020年的真题考察路线开始从只中规中矩走向灵活创新,当然,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基础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市场中的应用反馈。21年初试的真题考察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基础,大多都在在课本上直接找得到或有所提及。
(三)招生人数与报录比
22年计划录取人数42人,实际录取58人,初试分数线386分,21年计划录取人数42人,实际录取64人,初试分数线383分,其中全国统考录取51人,相比招生简章的公布信息扩招较多。
历年的报录比如图:
如图所示,上外国际商务和国商招生简章的招生人数不代表具体录取人数,实际上年年扩招。具体招生名额将在录取时视教育部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计划等情况,会有适量增减。2020和2021年上外国际商务均有大规模扩招,但21年扩招规模小于20年。总的来说,根据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报考人数逐年上升,考虑到2022年以来,考396的院校数量爆发式增长,加上上外往年录取分数较高,预计未来报考上外国商的总人数会有所下降,但考生结构将会持续优化,总之,上外永远不缺的就是优质生源。(想要报考上外国商的同学们,还是要好好加油!)
上外国商从第2年开始,报名人数其实就已经稳定了,22年大家以为竞争很激烈,但其实最终报录比也才7.5:1。分数线很高,我认为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考生实力和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是国际商务专业课本身难度不是很高,容易获得高分,且老师给分也比较给力。根据今年的咨询情况来看,23上外国商会更容易上岸一些,原因也是两个方面:1.396院校增多,考生分流。2.去年分数线比较高,导致好多学生不敢考了,这反而是非常关键的机会。
(四)复试差额和复试成绩占比
国际商务复试差额和复试成绩占比与往年一样,差额比例为120%,复试成绩所占总成绩比例达到50%。初复试同样重要,到时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千万不要松懈。
历年的分数线仅供参考,每年的分数线都是根据大家的考试情况来划定的,根据120%左右的差额复试,确定具体的分数线。当然历年的分数线对有的考生选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堆所谓的考研机构规划师,就会拿不问学校的分数进行对比,然后给考生“指导”,其实不同学校的因为考试科目尤其是专业课的差异,导致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同一个学校的各年复试线其实比较意义也不大,各年的判卷松紧不一样,改卷松的年份可能复试线就高一点,严的年份复试线会低一点。其实参考意义最大的整是你的本科直系师兄师姐或者本科学校与你学校类似的考研情况,因为你们的在校经历和接受的知识面很相似,更能说明问题,他们能考上,一般你也能考上,当然他们考不上,你还是可以考上的;但这也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每个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凡事都有第一个,只要你够努力你完全可以成为第一个的。所以关于选学校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况,然后去拼命准备,坚持、认真、用心,过程对得起自己,结果上天会眷顾你。
上外国际商务每年都有本科层次相对较低的考生考上,也有本校本科备考却没考上的,总之上外是十分公平的,金越咨询社也有很多三本出身的学员最后都稳稳上岸了,所以学校以及复试线只能作为大家择校的大致参考,不可妄自菲薄以及唯分数论。
每个学生配几个导师,如何选择?
一般每个学生有一个校内导师和一个校外导师,校内导师是学生考上后自己联系的,如果不联系最后学院也会进行安排,有可能就会分到你不是很喜欢的导师,有的人可能想在这里凸显一下自己的优势,考试前联系导师,给导师发各种邮件,这在上外国际商务这里是完全无用功,因为老师根本不知道你是谁。考生老老实实复习初试,把初试分数考高一点,复试再凭自己的本事准备好一点,获得一个理想的总成绩,开开心心明年九月去报到。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是校内导师给安排的,也是双导师制度,因为校外导师都是金融、国贸领域十分资深的专业人士,平时比较忙,所以大家要多积极主动与其联系互动,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学业和就业上的指导。
奖学金具体可以查看上外研招官网。
学制两年制,21届总共118,000元,分两次交学费,可以分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看是否需要助学贷款(研究生助学贷款12,000/年)。读研期间的实习+兼职+奖学金也能cover掉一部分。
上外国际商务真题的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主要还是以基础为准,当然这需要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点的把握。论述题一如既往的保持着上外国际商务注重实务的风格,着重考察考生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总结下来就是: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平常金融素养的培养,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届上外国际商务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韩书内容,说过掌握图形描述和画图)
2.技术性贸易壁垒(韩书内容,提示过会出名词解释)
3.有效保护率(韩书内容,提示过会出名词解释)
4.汇率超调
5.国民待遇原则(补充内容,强化课讲过要背诵的知识点)
二、简答题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贸易和跨国投资特点。(韩书内容,标记了重点记忆)
2.定义c消费倾向m进口倾向推导出口贸易乘数和进口贸易乘数。(韩书内容,推导过公式,提示过要记公式)
3.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韩书加补充内容,讲过原题)
4.经常账户逆差原因和政策。(韩书内容,也分析过考点问原因时怎么答题)
5.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和适用条件。(韩书内容,重点提示考过知识点)
三、论述题
1.贸易商在贸易中的风险和规避手段。(补充内容,讲过很多次贸易风险pest模型等一些语句积累)
2.中国跨国公司的投资特点和从发展中国家角度解释中国对外投资的现象。(韩书+补充内容,提示过要记投资特点)
复试有内幕吗?
这是很多人特别担心的问题,其实上外国际商务的复试是很公平的,没有见不得人的内幕操作。市面的考研机构可能说有内幕,你报了他们的复试班他们给你走“后门”,其实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考生,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表示强烈谴责!
上外国际商务的复试是采用三盲制的,即:考官不知道你的名字、学校出身以及初试分数,非常公平。考生进入考场也不需要进行自我介绍,老师要面试上百号的考生,也没有时间听大家的成长经历hhh,在复试之前上外不需要也不倡导联系导师,一方面是为了复试的公平性,另一方就算你发了,导师也不知道你是谁。所以关于上外国际商务的公平性,大家尽可以放心。金越每年都有排名靠后的学员在复试当中好好努力最终稳稳上岸成功逆袭的,除了上外国际商务很有特点的基本五五开的初复试计分方法外,也与学员自身的努力分不开,所以大家只需要摆正心态,努力去学,那么好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切不可仅为焦虑的情绪而被市场面动辄大几万的保过班割了韭菜。
本科出身是否重要
这个问题,主要是回答本科双非、二本、三本等同学的疑惑,有这个疑惑完全可以理解。本科出身重要,但不是致命因素,每年都有很多本科一般、二本、三本的问学考上,他们的成功足以说明了在复试环节没有歧视本科出身不好的同学:也有很多过了复试线且本科很好的同学在复试中被pass掉,他们的滑铁卢说明了复试规则的公平。每年都有本科出身不好被刷的,然后说学校有内幕操作、对本科存在歧视等,其实这更多是在给自己的失败找个台阶。上外在2021年的复试当中,还刷去了两个390左右的高分,然而被pass掉,更多是自身能力或者实力不够。对于本科不好的同学,你们在准备时需要有足够多付出,做比别人更多的准备,把自己变强大,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本科gpa绩点低/四六级低/挂科是否会有影响
先回答问题:完全没有影响。
复试对大学期间的获奖、竞赛、论文、四六级成绩、你的本科成绩单之类的有没有要求。复试的时候会要求大家上传成绩单,但是仅仅是作为流程类的程序存在,老师不会因为你的成绩单或者四六级成绩减分或者加分;四六级成绩完全没有影响,但是你的英语基础或许会影响你在复试当中的英语口语表现,所以对于自己的薄弱项要早做准备;最后,本科挂科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还是要补考通过,因为就算你考上岸,最终如果因为自己的本科科目挂科拿不到毕业证,那么你研究生也是无法入学的,如此人生憾事,希望不要被咱们遇上,未雨绸缪才可以运筹帷幄。
跨专业的小伙伴会吃亏吗?要做哪些特殊准备?
复试无论是科班出身还是跨专业,题目都是一样的,复试没有为科班出身提供什么便利,也没有为跨考的设置什么障碍,考上的人中,有科班出身的也有跨考的,基本对半分。有的人会觉得科班出身的有优势,其实不见得,可能在专业问题上科班出身的会回答得比较顺畅,因为根据目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跨考的反而会有一定的优势;不管本科什么专业,都各有所长。复试准备都是一样的,跨考的尤其要多关注金融经济时事,多了解实务,不要只会背书。
跨区域的,与不跨区域的一样,都是要认真看书,不存在差异,最后考卷都是送到上外来改。
关于调剂
调剂一般是在国家线出来后开始。我们金越到时候会搜集信息发到咱们金越的调剂群,哪有调剂机会就自己主动去了解,去争取。具体的到时候关注我们的动态。
考研压力与心理调节
注重劳逸结合,若感觉自己学习疲惫,效率不高,那么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放松,可以除去旅行,可以出去大吃一顿,可以选择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也可以找人倾诉,都可以。但是请记住,一时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不可以忘记目标,一蹶不振,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目标坚定,要相信自己的毅力,要克服考研路上的困难,集中力量办大事。
关于时间安排
此条针对应届考生,一定注意安排好时间,每年都有人因为要复习考研,各种翘课,一些必要的课也没去上,本科未结束的课一定要安排时间学习,保证期末及格。关于英语四六级,因为在同步复习英语,可以直接考,6月过四级,12月过六级,完美,中间抽两个半天去考试即可。六级不一定过,但“过”基本是大学毕业的标配,没过的加油;六级可以等考上研究生了再考,每届都有考上了研究生再考六级的,没过的不用担心。
计算机二级,能考的尽量考,这个是非必须的,关键看本科毕业的要求,没有的就不用刻意准备了。其他证书,比如cpa、cfa、司法考试等非学历证书考试,因为这几个考试需要花大量时间,我们建议先把考研的事情做好后再考虑考证书的事情,毕竟学历证书比这种非学历证书含金量高很多。二战、三战且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考虑同步备考其中一个。
如果没有考上研究生,建议3战或者4战吗
知乎有句老话,top以外无金融,但这种观点并不客观。我们确实会看到大部分学习好的家里资源也多,毕业后工作能给所在单位带来的利润也多,薪资当然也高一点,但是学习本身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横向和别人比较其实没有意义,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提升自己才是最切实际的。
能考上清北复交当然是很好的,有能力的鼓励大家尽力去尝试,但是现实中很多同学只是觉得自己考得上,实际上考了5年也没考上,30岁以前的青春所剩无几,而随着985、211的读研门槛只会越来越高,热门专业的考研难度只会越来越难。青春易逝,还是希望大家量力而行,抓紧时间,上岸才是王道,不要盯着名校考个三四年甚至四五年。想想一起校招找工作,你比别人大个好几岁,怎么想怎么尴尬,出去找实习,比人家招实习的都大,人家使唤你也不顺手的。
所以,对于想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首先要努力学习,更要客观的分析自身的情况和发展规划,且不可盲目跟风或者只仰望星空,忘记脚踏实地。上外也好,其他学校也罢,一个比较不错的学历背景只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就业平台下限,但在考研和读研过程中,你的认真和努力,才是在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上限,不断好于过去的自己,就是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