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肃事件回顾
今天,师哥其实不想追热点。
奈何年年都有围绕“网络语言暴力”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发生。
2019年,韩国雪莉与具荷拉的先后离世,引爆了“网暴”话题,不久后归于沉寂;
2020年,中国演员肖战粉丝事件又让该话题重回“顶流”;
2021年,粉圈乱象被官方点名,其中就涉及到谩骂、引战恶意攻击等行为……
其实“网络语言暴力”一直是考研常驻嘉宾。
要说史论,它是论述常客;
要说实务,大量高校都考过相关的评论。
单说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440就考察了围绕网络语言暴力的评论。
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撕x”,“语言暴力”永远是热点本身。
<mark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7cc;">#2 实战演练
那么各位新闻学预备役,遇到“网络语言暴力”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怎么评?
背会下面这篇评论,50分就到手了。
????????????
整治网络暴力,还需一剂猛药
一段时间以来,从韩国的雪莉、具荷拉,到中国的粉圈乱象,“网络语言暴力”一直是被热议的焦点。互联网发展十数年来,(主论点)刻薄残忍的网络语言暴力已成为社交媒体顽疾,却持续得不到根治,核心在于缺乏高效且严格的规制制度。
分论点1:从普通网民来看,惩戒范例缺少导致极低的犯错成本,语言暴力随口即出。任意打开社交媒体某评论区,充满戾气的发言成为常态,辱骂、性侮辱词汇俯首即拾。网络语言暴力的重灾区——明星黑粉,这样的语言暴力已经上升到辱其父母子女的程度,即便有明星不堪其扰选择告上法庭、或仅出具律师函,也仅仅是极端案例,对语言暴力的惩戒并没有形成常态,绝大多数“口嗨”者仍逍遥于案外。
分论点2:从平台来看,责任主体下放导致平台自行拟定策略,惩戒效果不佳。根据相关部门规定,语言暴力的监测仍旧以各个平台为主体,什么样的言语属于“语言暴力”范畴,则由各平台自定,许多平台为了流量,无视车载斗量的肮脏词汇,任由其大肆传播。拿微博来说,前两年任意点开某明星粉丝主页,发布遗照、生殖器辱骂不堪入目,但长期得不到管制。从知乎来看,直接、露骨的侮辱性词汇会在发布时被屏蔽,而“键盘背后的人”为逃过平台过滤机制常使用别字,导致系统无法识别,成为漏网之鱼。
分论点3:从网监部门来看,低效的规制手段使工作难度大,间接导致犯错成本低。2013年出台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但具体到实施上,什么样的言语属于“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等难以界定。网监部门利用信息过滤技术,也大量集中于危害社会治安、黄赌毒信息的监测,对于侮辱、
露骨的语言暴力仍停留在举报—受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过滤与处置,间接导致大量“口嗨”者心存侥幸心理。
天下苦“网络语言暴力”久矣。沉疴需辅之以猛药,治病还需剜根,不使发布“暴力”者心存敬畏,那么再多的屏蔽机制,仍把不住想口嗨者的“嘴门”。倘若任由其发展,嘴上的暴力便会在社会范围内产生极端影响,成为现实的暴力。诚望尽快完善严格细致的语言暴力监管,还网络以风清气正。
<mark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7cc;"># 3 评论tips
夏日之阳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开头新闻由头+论点,主论点构成严格的因果关系:刻薄残忍的网络语言暴力持续得不到根治(果),核心在于缺乏高效且严格的规制制度(因)。
为啥这么找论点呢?因为大家都在批评网络暴力,却层出不穷,还不是因为管得松,倘若管紧了,口嗨的人肯定立刻“闭嘴”了。
其次,分论点也是因果关系,同时三方面分别论证主论点:从普通网民来看,从平台来看,从网监部门来看。三个部分缺了哪个都使得主论点论证不够完善。
再次,论据上,这可太多了,普通网民那就举粉丝,平台那就是微博……只要言之有理都是ok滴~
最后结尾段,适时的用一点文采,在论证完毕的基础上总结升华,一篇结构清晰、论证严谨的评论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