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15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世公世卿制
所谓世公世卿,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这种世禄世卿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2.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后期,政治黑暗,中央实力削弱,藩镇握有重兵。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伪称奉密诏讨杨国忠,率藩、汉十五万军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连败唐军,攻入洛阳。次年正月,自称雄武皇帝,占有河北大部州县。七月,玄宗逃往蜀中,朔方留后杜鸿渐等迎太子李亨(肃宗)于武灵(今属宁夏)即位。叛军进入长安,所至烧杀抢掠。至德二载(757),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与回纥援军收复两京,安庆绪退至邺城(今河南安阳),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降唐。次年,史思明复叛,并南下救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干元二年(759)杀安庆绪于范阳,自称燕帝,再度南下攻入洛阳及附近州县。上元二年(761),叛军分裂,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军收洛阳,叛军北逃。次年正月,史朝义穷蹙自缢,叛乱始平。叛乱历时七年余,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3.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亦称同光新政。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文祥等主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则是地方上办洋务的代表。主要内容为:兴办江南制备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还购买和制造船舰,建立北洋海军。同时,还设立外文学堂、军事学堂等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后经中法、中日甲午战争的打击,洋务运动遂告失败。
4.《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法典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该法典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5.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内战。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的矛盾,是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矛盾的焦点。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和逐步取消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初,美国南部11个州的奴隶主发动叛乱,另选总统,在里士满建立政府。4月,南部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内战初期,北方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法令,激发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败局。1865年4月,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投降,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6.华盛顿公约
华盛顿公约,全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73月21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所签署。华盛顿公约的精神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的国际贸易,其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以达成野生物种市场的永续利用性。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类成三项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的物种,若仍面临贸易压力,族群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
二、简答题
7.简述晚清“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接见康有为等人,接受了他们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在百日维新期间,共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总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发展铁路和采矿业;举办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取消满洲贵族生活待遇的特权,许其自谋生计。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地方商务。
政治方面;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给予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改革律例,取消重叠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力行保甲、团练,编练海陆军,各省军队改练洋操,使用洋枪,并统一制度。筹设武备学堂。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词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一字没有提及改良派所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连改良派呼请“废槽运”、“裁厘金”的建议也未采纳。改革是很不彻底。新政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和破坏,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都不把光绪放在眼里。因此,变法的诏令大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8.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 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 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
(二)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题
9.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以及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通过进步、正当的和抗日救亡团体的宣传和组织,广泛的动员了城乡民众,尤其是乡村农民的抗日力量。广大农民为抗战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农民提供的粮食、兵役等,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
(一)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中国抗战对日本侵略者的严重打击和对日陆军主力的牵制,阻碍并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并迫使日本陆海两面作战,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迅速转入反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二)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有力的配合了欧洲和亚太地区盟军的作战,成为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10.19世纪中下叶,中国和日本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却是出现了一成一败。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两国的具体国情和外部条件有密切联系。
(一)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的不同:
第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为有利一些。
第二,中国封建结构与日本相比更为坚固。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比较坚固,并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又是一种弹性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相比之下,日本的封建制度发展不充分,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阻力也比日本大得多。
第三,日本与中国相比,更容易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在中国,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学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准则,很难分化出与统治营垒相对抗的革新势力;在日本,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意识和欧洲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使日本在被迫开国后就形成了一支主张倒幕维新的革新势力,维护封建旧制度的幕府陷于极端孤立的地位。
(二)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外部条件的不同:
第一,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遭受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比日本大得多,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同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丰富资源相比,日本的吸引力微不足道,因此,西方列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中国的侵略上,日本遭受的侵略压力比较小。
第二,中国早期的受侵略过程,唤醒了日本先进入士的民族意识,他们把中国当做落后挨打的借鉴,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改革救亡的迫切性。因此,日本的改革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倒幕维新运动。
第四,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府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因此,英法列强在日本的倒幕运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敢于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从而使日本的社会变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
?
2015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世公世卿制
所谓世公世卿,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这种世禄世卿制度,是与当时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一体的,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逐级逐层类推下去,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体系。应该肯定,这种世袭制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原因之一,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一种过渡,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必然产物。但它在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后,日益暴露出内在的弊端,又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
2.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后期,政治黑暗,中央实力削弱,藩镇握有重兵。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伪称奉密诏讨杨国忠,率藩、汉十五万军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连败唐军,攻入洛阳。次年正月,自称雄武皇帝,占有河北大部州县。七月,玄宗逃往蜀中,朔方留后杜鸿渐等迎太子李亨(肃宗)于武灵(今属宁夏)即位。叛军进入长安,所至烧杀抢掠。至德二载(757),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与回纥援军收复两京,安庆绪退至邺城(今河南安阳),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降唐。次年,史思明复叛,并南下救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干元二年(759)杀安庆绪于范阳,自称燕帝,再度南下攻入洛阳及附近州县。上元二年(761),叛军分裂,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军收洛阳,叛军北逃。次年正月,史朝义穷蹙自缢,叛乱始平。叛乱历时七年余,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3.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运动。亦称同光新政。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文祥等主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则是地方上办洋务的代表。主要内容为:兴办江南制备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还购买和制造船舰,建立北洋海军。同时,还设立外文学堂、军事学堂等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后经中法、中日甲午战争的打击,洋务运动遂告失败。
4.《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法典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该法典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5.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内战。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的矛盾,是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矛盾的焦点。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和逐步取消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初,美国南部11个州的奴隶主发动叛乱,另选总统,在里士满建立政府。4月,南部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内战初期,北方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法令,激发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败局。1865年4月,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投降,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6.华盛顿公约
华盛顿公约,全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73月21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所签署。华盛顿公约的精神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的国际贸易,其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以达成野生物种市场的永续利用性。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类成三项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的物种,若仍面临贸易压力,族群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
二、简答题
7.简述晚清“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接见康有为等人,接受了他们学习西方,维新变法的主张。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此日始,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在百日维新期间,共颁布了二三百件变法上谕,总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发展铁路和采矿业;举办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取消满洲贵族生活待遇的特权,许其自谋生计。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地方商务。
政治方面;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给予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改革律例,取消重叠的行政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力行保甲、团练,编练海陆军,各省军队改练洋操,使用洋枪,并统一制度。筹设武备学堂。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词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提倡西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这些新政的内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些诏令中,一字没有提及改良派所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连改良派呼请“废槽运”、“裁厘金”的建议也未采纳。改革是很不彻底。新政遭到顽固派的抵制和破坏,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各省督抚都不把光绪放在眼里。因此,变法的诏令大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8.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 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 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
(二)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题
9.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以及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通过进步、正当的和抗日救亡团体的宣传和组织,广泛的动员了城乡民众,尤其是乡村农民的抗日力量。广大农民为抗战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农民提供的粮食、兵役等,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
(一)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中国抗战对日本侵略者的严重打击和对日陆军主力的牵制,阻碍并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并迫使日本陆海两面作战,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迅速转入反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二)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有力的配合了欧洲和亚太地区盟军的作战,成为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10.19世纪中下叶,中国和日本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却是出现了一成一败。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两国的具体国情和外部条件有密切联系。
(一)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的不同:
第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为有利一些。
第二,中国封建结构与日本相比更为坚固。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比较坚固,并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又是一种弹性的封建社会,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相比之下,日本的封建制度发展不充分,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使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阻力也比日本大得多。
第三,日本与中国相比,更容易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在中国,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学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准则,很难分化出与统治营垒相对抗的革新势力;在日本,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意识和欧洲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使日本在被迫开国后就形成了一支主张倒幕维新的革新势力,维护封建旧制度的幕府陷于极端孤立的地位。
(二)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外部条件的不同:
第一,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遭受到的殖民侵略的压力比日本大得多,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同中国的巨大市场和丰富资源相比,日本的吸引力微不足道,因此,西方列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中国的侵略上,日本遭受的侵略压力比较小。
第二,中国早期的受侵略过程,唤醒了日本先进入士的民族意识,他们把中国当做落后挨打的借鉴,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改革救亡的迫切性。因此,日本的改革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在相当程度上直接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倒幕维新运动。
第四,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迫使西方殖民者汲取了某些教训,从而使他们对日本的人民起义和反幕府势力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态度。因此,英法列强在日本的倒幕运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敢于公开地进行武装干涉,从而使日本的社会变革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