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前史学系研讨生招生攻略
一、本系简况
(详见本系网站:www.hist.pku.edu.cn )
北京大学前史学科始于1899年京师大书院树立之史书院,是近代我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级教育机构。历经百余年的风雨高低,民主科学的光彩传统代代相传,稳重务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我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前史地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办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新文明运动中在陈独秀掌管下,北大史学学科体系变革,与世界接轨,得习尚之先。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史学门改称史学系。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衡哲、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范文澜、冯家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人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史学高手汇入北大,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等名师集合,再创光辉。
前史系1998年获得第一批前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公布权。我国古代史、我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皆为国家级要点学科,我国史、世界史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价中均名列第一,在全球大学前史学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前史系具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要点研讨基地(我国古代史研讨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讨与教育人才培育基地、1个前史学博士后活动站、1个实体科研机构(西方古典学中心),2个藏书共达4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本系还设有世界现代化进程研讨中心、希腊研讨中心、东北亚研讨所、台海两岸现代化研讨中心、中外联络史研讨所、孙中山思维世界研讨中心、今世公司文明研讨所、明清史研讨中心、前史文明本钱研讨所、前史与社会方针研讨中心、韩半岛研讨中心等虚体研讨机构。
前史系师资部队的缔造向国表里翻开竞赛,择优选用一流人才。当前有教授43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59人。教师全体水平在全国前史学科处抢先方位,有资深教授2名,国家级教育名师3人,长江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等20人。
本系一向寻求高水准的教育质量,严肃控制招生数量。在研讨生培育中首先实施了博士论文匿名评定和导师在辩论中躲避评议的准则。1999年以来在历年全国百篇优良博士论文评选中共获得6篇全国优良博士学位论文(其间我国古代史5篇、我国近现代史1篇)。
本系学风是尽心治学,不追风逐浪;尽力立异,贵精不贵多。大力推进变革翻开与世界化,拓宽海表里学术协作交流,先后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区域的十几所一流高校的有联络所树立了协作交流联络。活泼进行国表里的协作研讨,举办世界学术研讨会等等。
二、2016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简介
(导师摆放次序按招生专业区别,各专业界以姓氏拼音为序。以下博士、硕士生导师的具体情况见本系网站:www.hist.pku.edu.cn。)
(一)世界史:
包茂红 招生方向:亚太区域史与环境史。1966年生。2005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亚非拉教研室主任。著有《森林与打开——菲律宾森林滥伐研讨》、《环境史:前史、理论与办法》等。研讨领域:环境史、亚太区域史。
董经胜 招生方向:拉丁美洲史。1964年生。2002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拉丁美洲史》(与林被甸合著)、《巴西现代化路途研讨》等。研讨领域:拉丁美洲史。
高 岱 招生方向:英国史(含英帝国与殖民主义史)、欧洲学(近代西欧文明进程研讨)。1956年生。1995年获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殖民主义史——畅谈卷》、《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等。研讨领域:英国史、殖民主义史、欧洲学。
高 毅 招生方向:法国史、欧洲学(近代西欧文明进程研讨)。1955年生。1989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法兰西个性:大改造的政治文明》。研讨领域:法国史、欧美近现代史、欧洲学。
黄春高 招生方向:欧洲中世纪史。1966年生。1996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分化与打破:14-16世纪英国农人经济》。研讨领域:西欧社会经济史、西欧封建政治史。
李剑鸣 招生方向:美国史(含美国交际史)。1960年生。1994年获南开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长江专家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著有《美国的奠基年代1585-1775》、《文明的悠远当地: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明联络史论》等。研讨领域:美国史、欧美近现代史。
李 维 招生方向:德国史。1969年生。2005年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deutsche plaene zur europaeischen wirtschaftlichen neuordnung 1939-1945: weltwirtschaft, kontinentaleuropaeische autarkie und mitteleuropaeische wirtschaftsintegration(《纳粹德国有关“欧洲经济新次序”的方案1939-1945》。研讨领域:德国现代史、欧洲一体化史。
牛 可 招生方向: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讨。1968年生。1998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合著《透视“东亚奇迹”》。研讨领域:现代化/打开理论与学术史、战后东亚打开研讨、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方针和影响。
彭小瑜 招生方向:教会史和西欧中世纪史。1958年生。1998年获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专家特聘教授。著有《教会法研讨:前史与理论》。研讨领域:西欧中世纪史、教会史。
钱乘旦 招生方向:英国史(含英
帝国与殖民主义史)、欧洲学(近代西欧文明进程研讨)。1949年生。1985年获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前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著有《在传统与改造之间——英国文明方法溯源》、《世界现代化进程》等。研讨领域:英国史、世界现代化、欧洲学。
唐利国 招生方向:日本史。1974年生。2004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明研讨科博士学位。著有《武士道与日本的近代化转型》。研讨领域:日本史、日本政治思维史。
王立新 招生方向:美国史(含美国交际史)。1966年生。1995年获南开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美国对华方针与我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美国布道士与晚清我国现代化》。研讨领域:美国史、中美联络史。
王 希 招生方向:美国史(含美国交际史)。1955年生。199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专家讲座教授。著有the trial of democracy: black suffrage and northern republicans 1860-1910、《原则与让步》等。研讨领域:美国史、宪政史、史学史。
王重生 招生方向:日本史。1956年生。2000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现代日本政治》、《政治体系与经济现代化——“日本方法”再谈论》。研讨领域:日本史、世界近现代史。
吴小安 招生方向:东南亚史与华裔我国人史。1965年生。1999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著有《马来国家构成中的我国人商业:1882-1941》。研讨领域:东南亚史、我国人移民史。
徐 健 招生方向:德国史。1965年生。2002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近代普鲁士官僚准则史》等。研讨领域:德国史、欧洲史。
颜海英 招生方向:古代东方文明与埃及学。1967年生。1994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古代埃及文明探研》、《世界文明史》(合著)等。研讨领域: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学。
昝 涛 招生方向:中东近现代史。1979年生。2006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讨》。研讨领域:中东近现代史、中亚近现代史。
朱孝远 招生方向:欧洲中世纪史、世界文明史。1954年生。1990年获美国俄勒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世界上古中古史教研室主任。著有《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人战争的政治方针》、《史学的意蕴》、《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打开概念》等。研讨领域:欧洲中世纪史、史学理论。
(二)我国古代史:
陈苏镇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56年生。2001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汉代政治与〈春秋〉学》、《汉初王国准则考述》等。研讨领域: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
党宝海 招生方向:蒙元史。1973年生。2003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蒙元驿站交通研讨》。研讨领域:元史、民族史。
邓小南 招生方向:宋辽金史、我国古代政治准则史。1950年生。1985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硕士学位。著有《宋代文官选任准则诸层面》、《祖先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主编《唐宋女人与社会》。研讨领域:宋史、我国古代政治准则史。
郭润涛 招生方向:明史、清史。1961年生。1991年获厦门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官府、幕友与骚人——绍兴师爷研讨》。研讨领域:清史、明清社会经济史。
何 晋 招生方向:前史文献学。1970年生。1997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战国策研讨》、《尚书孔传参正》(点校)。研讨领域:前史文献学、先秦史。
李新峰 招生方向:明史。1970年生。1999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研讨领域:明代政治史、明代前史地舆 。
路 扬 招生方向:隋唐史。1965年生。199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研讨领域:唐五代政治与文明史、我国中古释教文明史、比照史学史。
罗 新 招生方向: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63年生。1995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中古北族名号研讨》等。研讨领域:魏晋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等。
桥本俊美 招生方向:前史文献学。1966年生。1999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义疏学衰亡史论》等。研讨领域:文献学、经学。
荣新江 招生方向:隋唐史(含敦煌学)、古代中外联络史。1960年生。1985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硕士学位。教育部长江专家特聘教授。著有《归义军史研讨──唐宋年代敦煌前史考索》、《中古我国与外来文明》、《敦煌学新论》等,主编学术年刊《唐研讨》。研讨领域:隋唐史、中西交通史、敦煌学。
王 铿 招生方向:魏晋南北朝史。1964年生。2012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吴地域の研讨》。研讨领域:魏晋南北朝史、前史文献学。
阎步克 招生方向:我国古代政治准则史。1954年生。1988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专家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前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席。著有《察举准则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档次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准则研讨》等。研讨领域:魏晋南北朝史、我国古代政治准则史。
张 帆 招生方向:蒙元史。1967年生。1992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元代宰相准则研讨》、《我国古代简史》等。研讨领域:元史、北方民族史。
赵冬梅 招生方向:宋辽金史。1971年生。1998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讨》。研讨领域:宋史。
朱凤瀚 招生方向:先秦史。1947年生。1988年获南开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前史学科评议构成员、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2005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古代我国青铜器》、《商周家族形状研讨》等。研讨领域:先秦史、古代器物文明史。
朱玉麒 招生方向:前史文献学。1965年生。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西域水道记》(收拾)。研讨领域:清史与清代新疆疑问研讨、唐代典籍和西域文献收拾与研讨、中外联络史研讨。
(三)我国近现代史:
郭卫东 招生方向:我国近代史。1955年生。1986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硕士学位。著有《不对等公约与近代我国》、《转机-早年期中英联络和南京公约为查询中心》等。研讨领域:我国近代政治史、我国近代对外联络史。
金东吉 招生方向:近现代中外联络史。1963年生。2005年获我国社会科学院前史学博士学位。合著《民国时期中苏联络史(中:1931-1945)》。研讨领域:近现代中外联络史、东北亚世界联络史。
刘一皋 招生方向:我国现代史。1954年出世。1986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硕士学位。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二册·志·政治卷》(编著)、《村庄表里》(与王晓毅、姚洋合著)。研讨领域:我国现代社会史、中我国公民共和国史。
欧阳哲生 招生方向:我国近现代思维文明史。1962年生。1992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安适主义之累——胡适思维的现代阐释》、《新文明的源流与趋向》等。研讨领域:我国近现代史、我国近现代思维文明史。
尚小明 招生方向:我国近代史。1968年生。1997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著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北大史学系前期打开史研讨(1899-1937)》等。研讨领域:我国近代史、我国近代文明教育史。
王奇生 招生方向:中华民国史。1963年生。1997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我国国民党的组织形状》、《我国留学生的前史轨迹(1872-1949)》等。研讨领域:中华民国史、我国现代史。
王元周 招生方向:我国现代史、近现代中外联络史。1965年生。2003年获韩国延世大学大学院史学科文学博士学位。著有《小中华知道的嬗变:近代中韩联络的思维史研讨》。研讨领域:我国现代史、中韩联络史、韩国史。
臧运祜 招生方向:近现代中外联络史。1966年生。1998年获我国社会科学院研讨生院前史学博士。著有《七七事端前的日本对华方针》、《近代日本亚太方针的演化》等。研讨领域:近现代中外联络史、我国现代史。
(四)专门史:
牛大勇 招生方向:近现代中外联络史。1954年生。2000年获北京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合著《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主编《冷战与我国周边联络》。研讨领域:我国近现代史、现代中外联络史。
赵世瑜 招生方向:我国古代社会史。1959年生。199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狂欢与往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明》、《吏与我国传统社会》等。研讨领域:明清社会史、民间文明史。
朱青生 招生方向:艺术史。1957年生。1996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将军门神来历研讨》、《汉画总录》、《我国今世艺术年鉴》。研讨领域:汉画研讨、今世艺术、世界艺术史。
(五)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王晴佳 招生方向: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讨。1958年生。1992年获美国syracuse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新泽西州rowan大学教授,前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前史学系兼职教授。著有mirroring the past china;turning points in the historiography;《台湾史学五十年》;《后现代与前史学:中西比照》等。研讨领域: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比照。
(六)前史地舆学:
辛德勇 招生方向:我国前史地舆、前史文献学。1959年生。1988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前史学博士学位。曾任我国社会科学院前史研讨所副所长。著有《前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前史》、《古代交通与地舆文献研讨》。研讨领域:前史地舆学、前史文献学。
三、硕士生导师简介
以上博士生导师凡为本系专任教师者,皆兼任硕士生导师,不另介绍。以下硕士生导师皆为副教授。详见:www.hist.pku.edu.cn。
(一)世界史:
法恩瑞博士:意大利史、欧洲史、世界联络史
井上亘博士:日本古代史
李隆国博士:世界上古中古史、史学理论
潘华琼博士:非洲史、农业社会史
张 雄博士:欧洲学、意大利史
(二)我国古代史
陈侃理博士:秦汉史
韩 巍博士:先秦史、古文字与出土文献
蒋非非博士:秦汉史
李志生博士:我国古代社会与性外史
叶纯芳博士:经学、文献学
叶 炜博士:魏晋南北朝史、我国古代政治准则史
四、对考生的根柢需求
本系对考生的需求是基础常识厚实,有科研才能,思维道德规则,身体安康。对自个所报考的专业有深化晓得并有专业快乐喜爱。等待学科穿插和跨专业报考的考生。
本系选择研讨生的标准,除各项书面考试和面试的分数外,还注重对考生学术布景材料的检查,特别注重能标明考生研讨才能的代表作品。一切被选择的前史学系考生,都供给了自个的代表作,其间有的硕士考生已宣告了专业论文,博士考生更是如此。有的考生举荐人因为早年举荐材料的诺言在本系有晦气记载,影响到对考生的评分。本系注重具体而详实的举荐材料。
五、考选方法
报考北京大学前史学系的研讨生分为应试和举荐免试两大类。
硕士生应试考生可经过北京大学研讨生院发布的招生简章,晓得报考专业和方向的大致情况。经过国家规则的政治和外语考试,以及前史系自立出题的“前史学基础”考试,可获得复试资历。复试包括学术布景材料检查、面试和专业外语书面考试(仅限世界史专业考生)。成果合格者被选择为北京大学前史学系硕士研讨生。
2016年博士生的考试选择方法仍与早年相同。
本系和若干国内要点大学可举荐应届本科结业生免试选择为我系硕士研讨生。有关信息请造访北京大学研讨生院主页。
六、2015年前史学系研讨生招生情况
2015年共有413名国内考生报考我系硕士研讨生,选择42人。其间推免生129人报名,选择26人;应试生284人报考,选择16人。另选择港澳台生源硕士生5人,国外生源硕士生1人。
2015年共有189名国内考生报考我系博士研讨生,选择37人(含硕博连读生19人)。
七、前史学系结业生的作业情况
本系的硕士研讨生结业后首要在政府机关、新闻出书机构和公司任职,以及在高校任教和持续攻读博士学位,也有稀有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博士研讨生结业后首要在高校任教和在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讨。
本公共号为北大、社科院、人大、北师大、复旦等高校数名硕博士联合创建,将及时推送前史学有关考研资讯与动态,并守时推送对有些考研标题的独家见地。
等待各位重视!